总书记指出:“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。要坚持把解决好‘三农’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,促进农业高质高效、乡村宜居宜业、农民富裕富足。”为深入了解乡村振兴战略在基层的实践成果,探寻特色产业带动乡村发展的有效路径,7月8日至12日,西安邮电大学赴黄陵“青”尽全力,“乡”约躬行社会实践团队在带队老师的带领下,深入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开展调研实践活动,实地探访当地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。
图1实践队到达延安市黄陵县
窑洞民宿焕生机 文明村镇展新颜
7月9日,实践团队在村书记的引导下走进刘家川村。该村依托本地资源禀赋,大力发展特色旅游业,精心打造独具陕北风情的窑洞民宿,凭借扎实的发展成效荣获“全国文明村镇”等多项称号。队员们在走访中看到,古朴的窑洞经过改造焕发出新活力,成为吸引游客的 “打卡地”,既保留了乡村风貌,又拓宽了村民增收渠道。
图2团队成员走访刘家川村
特色养殖延链条 梅花鹿成 “致富鹿”
当日下午,实践团队前往阿党镇。首站探访梅花鹿养殖基地。基地负责人、致富带头人孙超向队员们详细介绍了产业发展历程:2018 年 5 月,他牵头成立黄陵县阿党镇祥鹿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,总投资 120 万元,建成可养殖 230 头梅花鹿的基地及 120 亩玉米种植地,吸纳 14 户村民入社。在孙超的细致讲解下,团队成员们详细了解了梅花鹿养殖的技术要点、产业规模及产业链延伸情况。“我们不仅实现规模化养殖,还开发了鹿茸、鹿肉制品等一系列高附加值产品,形成从养殖到加工再到销售的完整产业链。” 孙超的介绍让队员们对特色养殖带动乡村经济的路径有了清晰认识。
图3实践队在梅花鹿养殖基地学习
“五新” 理念促升级 果业铺就致富路
离开梅花鹿养殖基地后,实践团队来到阿党镇苹果园。村书记郭书记介绍,当地以 “五新” 理念(新品种、新技术、新模式、新主体、新装备)引领苹果产业升级,2023 年全镇苹果种植面积达 5.4 万亩,优果率 86%,总产量约 8.8 万吨,果业总收入约 17 亿元,全产业链收入近 23 亿元。队员们在田间地头看到,现代化种植技术的应用让传统果业焕发新生,成为村民稳定增收的支柱产业。
图4实践队调研果园发展
7月10日,实践团走进田庄镇韩庄村。村书记曹书记介绍,该村以翡翠梨种植业为核心,配套发展 “理想山庄” 乡村旅游项目,形成 “产业 + 旅游” 协同发展模式。凭借当地独特的土壤、气候条件,加之引入 “五新” 果园发展模式,韩庄村翡翠梨实现丰产优质,因 “无沙” 的独特口感畅销市场,供不应求。目前,该村翡翠梨种植面积达 100 余亩,年创收近百万元,成为乡村振兴的有力支撑。
图5团队成员参观梨园
科技创新谋转型 青春力量助振兴
7月11日,团队成员参观秦创原轩辕科技创新中心。工作人员介绍,黄陵县正处于产业转型关键期,为破解 “煤矿资源枯竭后如何发展” 的难题,各村积极探索特色产业路径。在这里,队员们从宏观层面系统了解了黄陵县产业布局与转型规划,对乡村振兴的系统性有了更深认识。
图6团队成员参观秦创原
随后,团队前往店头镇河腰村,走访草莓园并采访 “延安市高质量农民产业标兵” 雷震。他分享了通过草莓脱毒技术创新提升果实品质的经验,“只要坚持,万事都有解决办法。” 目前,当地草莓品质已超越全国 90% 的产区,技术革新成为产业提质增效的关键。
图7团队成员采访致富带头人
此次实践活动中,西安邮电大学实践团队成员深入乡村一线,近距离观察乡村振兴战略在黄陵县的生动实践,深刻体会到特色产业作为乡村发展 “金钥匙” 的重要作用。团队表示,将以此次实践为起点,持续关注乡村振兴动态,用专业知识服务基层,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光彩,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年力量。
通讯作者:郑乐璇
手机:18092532736
电子邮箱:1323004012@qq.com
指导教师:郑增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