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壮乡文化遇上普通话,会如何点燃孩子们开口表达的勇气与文化自信的火花?南京邮电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、社会工作学院“邮行壮乡·桂语同心”乡村振兴促进实践团于2025年7月走进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阳朔县,开展系列普通话推广活动。通过趣味课堂、文化体验等形式,以普通话为纽带,激发少年儿童对家乡文化的热爱,助力乡村文化振兴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。
图1 团队成员合影。陈澜轩 供图
作为多民族聚居区,阳朔县虽以山水闻名,却也面临“方言与普通话交织”的语言生态——团队前期调研显示,当地6-9岁儿童在校普通话流利使用率仅19.64%,家庭场景中家长引导与实践“知行不一”,超四成家长反映孩子学习形式单一、易受方言干扰。
图2 团队成员向家长开展调研。陈澜轩 供图
为破解这一难题,实践团紧扣“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”与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”双主线,将普通话学习与壮乡文化深度融合,设计“经典诵读+文化体验+实践应用”三维课程体系。7月19日,首站阳朔县图书馆活动中,志愿者以壮语版与普通话版《山歌好比春江水》对比教学,带孩子们感知语言韵律之美;“小小导游”挑战赛中,孩子们用普通话模拟介绍漓江、月亮山,将语言训练融入家乡文化输出;“剪纸话桂林”环节,动手创作与语言描述结合,让“说普通话”成为文化表达的自然需求。
图3 团队成员与孩子们合影。陈澜轩 供图
图4 团队成员与孩子们进行课堂互动。陈澜轩 供图
图5 团队成员与孩子们进行课堂互动。陈澜轩 供图
7月20日,团队走进凤鸣社区,针对8名留守儿童,通过触摸壮锦、观看“三月三”歌圩视频等沉浸式文化体验,激发孩子用普通话讲述家乡的热情——从最初的腼腆到主动登台,语言能力的提升与文化自信的生长同频共振。
图6团队成员在阳朔县凤鸣社区活动现场。陈澜轩 供图
图7 团队成员与孩子们合影。陈澜轩 供图
本次实践活动让成员们深刻体会到,普通话推广工作承载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、促进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的多重使命。“普通话推广不仅是语言能力的提升,更是民族团结的纽带、乡村振兴的基石。”实践团负责人、南邮社会与人口学院学生陈澜轩表示,团队将持续以语言为桥,推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,为民族地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青春动能。(作者:陈澜轩 毛文清 庞歆儒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