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 首页 > 国内资讯

暑期实践探访盐都“振兴密码”:“科技+金融+组织”三链协同激活农业新动能

今年盛夏,上海理工大学“乡村振兴——赋能新农”调研团深入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的田间地头,通过对盐城市大疆农业、兴业银行及吴徐村村委会等代表性单位的…

今年盛夏,上海理工大学“乡村振兴——赋能新农”调研团深入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的田间地头,通过对盐城市大疆农业、兴业银行及吴徐村村委会等代表性单位的实地探访,深度解码了盐都区在推进农业现代化、实现乡村振兴过程中的“成功密码”——一个由“科技、金融、组织”三条链条紧密协同、高效驱动的全新农业发展生态。

第一站:盐城大疆农业——“空中管家”重塑田野效率

“过去我们想象的农业是面朝黄土背朝天,但在这里,我们看到的是‘飞手’们轻点遥控器,指挥无人机集群为千亩农田进行精准作业。”实践团队成员在谈及对盐城市大疆农业的探访时感叹道。

在盐都,以大疆农业为代表的科技服务公司正引领着一场“效率革命”。据了解,一架植保无人机的作业效率是传统人工作业的20到30倍,不仅将农户的劳动力成本降低了60%以上,其精准变量喷洒技术更能节约20%的农药使用量。这不仅是一笔经济账,更是一笔生态账。科技服务正让农业生产变得更智能、更轻松、也更绿色,为盐都区农业的高质量发展插上了“科技的翅膀”。

第二站:兴业银行——“金融活水”精准滴灌产业根基

先进的科技装备从何而来?带着这个问题,实践团队走进了兴业银行盐都支行,发现该行正通过一套“政策产品化、服务场景化、风控数字化”的组合拳,为现代农业注入强大的资本动能。

银行不再仅仅依赖传统的抵押物,而是开创了全新的信贷模式。“我们针对不同农业主体推出了专项产品,比如面向种粮大户的‘兴业惠粮贷’,无需抵押,最高可提供500万元的信用额度。”银行负责人介绍道,“更重要的是,我们正利用科技手段破解农业融资的风控难题。”

实践团队了解到,兴业银行的创新令人瞩目:通过卫星遥感技术,银行可以评估作物的种植面积与长势,为授信提供数据依据。这种从“看砖头”到“看数据”、“看技术”的转变,彻底激活了农村的沉睡资产。

此外,银行还创新服务模式,推行“金融特派员”制度,让客户经理深入田间地头担任“金融顾问”,并与村党支部、行业协会形成“银行+协会+村级组织”的服务网络,打通了金融服务的“最后一公里”。

截至2025年,兴业银行涉农贷款余额已超5400亿元。这背后不仅是冰冷的数字,更是无数个家庭农场更新了设备,无数个合作社扩大了规模。金融的精准滴灌,正让现代农业的“发动机”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强劲动力。

第三站:吴徐村村委会——“主心骨”织密基层服务网络

当先进的技术和充裕的资金都已到位,如何确保它们能惠及每一户农民,尤其是在风险和挑战面前?实践团队在盐龙街道吴徐村找到了答案。

一场罕见的干旱曾考验了吴徐村。在个体农户束手无策之际,村委会挺身而出,扮演了“主心骨”和“超级联络员”的角色。他们统一组织大型机械清淤引水、积极与上级部门协调跨区调水、科学调度有限的水资源……这一系列高效的组织化行动,最终保障了全村95%的水稻按时栽插,为每亩地节约了近百元的抗旱成本。

“在吴徐村,我们深刻体会到,一个强有力的基层组织,本身就是最重要的社会化服务。”实践团队负责人总结道,“它能将外部的技术、资金等资源有效整合,并在关键时刻发挥出个体无法比拟的强大合力,是整个农业服务体系能够稳固运行的基石。”

指导老师:张卫

团队:上海理工大学“乡村振兴——赋能新农”调研团

实践总结:

从大疆农业的无人机轰鸣,到兴业银行的普惠信贷,再到吴徐村的组织化抗灾,此次暑期实践清晰地勾勒出“盐都模式”的成功逻辑:科技服务提升生产力,金融服务激活生产要素,组织服务保障生产关系。 这三者环环相扣、协同发力,共同构建了一个让小农户也能共享现代农业发展红利的共赢生态。实践团队表示,他们将把此次调研的成果整理成详尽的报告,希望能将盐都的宝贵经验分享出去,为更多地区的乡村振兴事业提供有益的借鉴。

本文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门户网站立场,转载请注明出处:/showinfo-2-15889-0.html

相关推荐

留言与评论(共有 条评论)
   
验证码:
联系我们

联系我们

Q Q: 358067079

邮箱:358067079@qq.com

工作时间:周一至周五 9:00-17:30

关注微信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关注微博
返回顶部